农林专职委
 
 首页 | 专家委员 | 政策文件 | 领导讲话 | 理论研究 | 秘书处 
当前位置: 首页>>领导讲话>>正文
深化综合改革 全面依法治教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2015-03-24 10:41  

 

 

--2015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左 敏  

201526  

同志们:  

     昨天和今天上午,省政府先后召开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座谈会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电视会议。现在,我们接着召开2015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省“两会”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座谈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4年的工作情况,分析研判当前教育形势,研究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刚才,大家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讨论,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我们将认真梳理归纳,在工作中吸收采纳。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14年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省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全面深化综合改革这个主题,紧紧抓住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这两大战略任务,齐心协力、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呈现出以下亮点。  

     (一)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正式启动。省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召开全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现场会,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分步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优化教师管理和培养培训、创新社会力量办学体制、构建社会参与监督体制等7个方面,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进行部署。将潍坊、青岛、烟台、威海、菏泽五市纳入全省校长职级制试点。推进学生德育综合改革,构建梯次推进、系统衔接、大中小学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出台了《山东省学生体质提升计划(2014-2018年)》和《山东省学校艺术教育普及计划(2015-2017年)》,促进学校体育与艺术教育工作全面发展。  

     (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3+4”中职与本科贯通培养试点中职学校由去年的8所增至16所,涉及市由3个增至7个;高职与本科“3+2”试点高职院校由11所增至20所;参与本科高校由13所增至19所。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将中职教育“双证互通”试点扩大到所有合格学校,遴选出8所高职院校、8所技师学院进行合作培养试点。开发出100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建立54个中职、高职、本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强化产教良性互动,推进校企合作,加强与联想、惠普、微软等国内外高端大企业集团合作,支持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专业、开发课程。健全以市为主统筹规划中等职业教育的体制,将省属中职学校管理权下放到各设区市。加大对社会力量办学支持力度,安排8100万元、6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民办职业院校和民办本科高校专业建设。  

     (三)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首次实施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单列招生计划750人面向我省52个省财政困难县实行定向招生;首次执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山东当地参加高考政策,非山东户籍考生9536人参加夏季高考;全省统一划定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促进了录取机会公平。完善“知识+技能”春季招生考试制度,技能考试首次采取实际操作形式,全省9.1万名考生参加,比上年增加81%;逐年增加本科招生计划,连续两年翻番达到1万多人。  

     (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新水平。截至年底,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14.75亿元,开工项目11549个,开工面积1490.8万平方米,竣工项目7576个,竣工面积802.13万平方米。启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以此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4年又有38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总数已达59个。重视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服务工作,基本实现随迁子女相对就近入学。实施农村学校支教计划,利用省和地方财政资金4000万元,选派了1921名城区中小学教师到55个革命老区和财政困难县的农村学校支教。  

     (五)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发展迈出新步伐。《山东省学前教育规定》公布施行,省财政投入1.2亿元,中央财政投入7.76亿元,用于改扩建幼儿园。出台《山东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提高普及水平,构建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的特殊教育体系。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各有关方面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通力协作的结果,更是全省教育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教育厅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省教育战线的广大干部和教职工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慰问。  

     成绩固然可喜,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国家需要和人民期待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到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管理和教育保障等方面还有相当的差距;一些教育热点难点还没有很好的解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优质公平教育的需求。教育体制机制不尽完善,教育结构布局不尽合理,学校办学活力不足,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我们的教育管理方式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着力解决这些问题是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二、扎实做好2015年的各项工作    

     2015年是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开局之年。从2015年开始,实施教育规划纲要进入第二个五年,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全面攻坚阶段。今年我省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年度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依法治教,增强保障能力,提高培养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关于今年的教育工作,省教育厅工作要点提出了目标任务,会上征求意见后印发,大家要抓好贯彻落实。这里,我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编制“十三五”规划,提升教育统筹发展能力    

     “十三五”规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最为关键的五年规划。大家要高度重视,把编制“十三五”规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作为一项硬任务来完成。一是坚持需求与目标相统一,加强调研。要把调查研究作为编制规划的基础,通过调研摸清底数,全面总结和评估教育“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认真分析“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经验和存在的薄弱环节,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要通过调研,深入分析“十三五”时期全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新阶段的新特征,根据“十三五”期间人口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趋势,深入细致地理清各级各类教育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十三五”教育发展目标。要注重远近结合,既要以五年为主,确保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到2020年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又要考虑更长时期的远景发展,注重深化教育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所提出的目标既要鼓舞人心,又要符合实际、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目标相结合,既有体现导向性的目标,又有可以量化、评测的目标。二是坚持任务与措施相衔接,选准项目。目标任务确定后,就要谋划好实施。按照现在的预算办法,只有列入规划,才能有项目,只有有项目才能有资金。我们一是要编制好教育专项规划,同时要积极争取将教育项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在充分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一揽子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将项目作为推动规划实施的载体和支撑,对项目列出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出保障措施。教育是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事情不是教育一家能够办到的,我们还要切实负起责任,牢牢把项目抓在手上,以项目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配合,凝聚共识,减少阻力,增强动力,形成合力。三是坚持统筹兼顾,提高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加强与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国家教育“十三五”规划、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要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强化系统分析,统筹推进城乡、区域教育发展,科学把握发展速度和节奏,处理好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局面。

     (二)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1.深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去年底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现场会,省委、省政府“两办”下发了《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启动了全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这次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坚持市域统筹,强化市级政府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系统设计和整体推进,加大在重点改革、重大政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统筹力度,协调社会各方力量推进改革。各地情况不同,差异较大,要把国家和省里的要求学深吃透,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定改革目标,把握工作节奏。我们鼓励各市大胆创新,进行差别化探索。同时,对国家和省的改革举措,各地要及时跟进,积极回应,结合实际,抓好落实。我们也特别要求,各市根据省里的《意见》和本地实际,认真制定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方案,于6月底前报我厅备案。省里将建立协调机制,加强对市、县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指导和监督。设立省级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下一页 [1 2 3]
关闭窗口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版权所有:农林专职委